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最好的创业点子具有三点共性:它们是创始人自己想做而且有能力实现的,另外,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价值。当今的巨鳄们如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和都是凭借这样的好点子起家的。发现问题为什么说要重视自己身边的问题?因为自己身边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着眼于这些问题必然强过自己闭门造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用户需要产品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不着边际地空想出来的问题。1995年,我自己成立过一个公司,为画廊提供在线画廊服务。但是画廊的老板们显然根本不想把自己展出的画放到网络上。这压根就不是艺术品行业能接受的商业模式。我为了去实现这个看起来很蠢实际上也很蠢的点子花了整整六个月。而直到被一个个客户完全否决后才让我认识到这个点子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即使一次次打击之后,一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还一直支配着自己,让自己愚蠢地相信努力不会白费。可惜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创业者们执着于一些谁也不会关心的点子。他们的问题和我之前一样:为了创业而去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创业。正因为如此,他们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点子去做着无用功。在投资界,我们把这些创业公司的点子叫做“made-up”(捏造)或者是“”(情景喜剧)。
这就像是一个为了讲述创业历程的电视节目,编剧们为了生存必须去捏造一些点子让“创业公司”去开发。但是真正好的创业点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编剧们想想就能找到(除非他们真的够走运),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可能想到一些听起来蛮不错的点子,但是实际上却糟糕到完全没有人关心。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开发一个针对宠物爱好者的社交网络。这个点子听起来似乎很合理。毕竟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养宠物,而大多数主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宠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宠物花钱。自然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一些想要有这么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网站。虽然不是全部,但是至少也有2%到3%的人会经常访问。这样算起来,这个网站的固定用户也有好几百万。网站可以向他们发送定向广告或者提供收费服务。对于这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点子。当创业者们去征求有宠物的朋友们的点子的时候,没有人会说:“我绝对不会用这东西。”相反,他们都会表现出比较深厚的兴趣。在这个网站刚上线时,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东西很实用。但是绝大多数这样想的人自己并不会去使用它,即使他们总觉得其他人有可能在用。但是到头来,虽然这个网站口碑不错,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却实际上根本没有用户会真正用到它。打井当一家创业公司成立时,一定得有一些真正的用户需要他们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真正的用户一定要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它的固定用户,而不是一些用了一次就再不用的尝鲜者。通常来说,这个用户群体刚开始会比较小,因为如果是大多数人都需要而又是一个几个人就能够实现的东西肯定早就已经面世几百年了。所以创业者们需要做出妥协,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巨大的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低的产品,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小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产品。后一种选择中可能大部分点子都不一定好,但是好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靠这样的点子起步的。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同时投资着很多的项目,应该说这些大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的大部分需求。要想在大公司们的夹缝中取得生存空间,创业公司就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产品并将它做好,也就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把创业想象成挖洞,你可以选择挖一个很大但很浅的坑,也可以挖一个很窄但很深的洞,就好比打一口井。编造的想法通常属于第一种。许多人痴迷于针对宠物主人的社交网络这样的想法。几乎所有好的创业点子都是第二种,如微软的第一个产品。当时电脑只有数千名用户,但是如果没有微软的产品,他们只能用硬件语言编程。三十年后,走了微软的老路,它在设计之初仅仅针对哈佛的学生们。
大概也就几千人的规模。但是正是这几千人却非常渴望这种产品的出现。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创业之前最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目前哪些人需要什么?哪些人非常想用这个产品,即使它还只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做出来的,而且是漏洞百出的测试版。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明确,还请三思而后行。你需要的不是井本身的“窄”,而是它的“深”。窄只是深(和速度)的副产品。实际上,这两者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当你知道产品将吸引特定用户群或用户类型时,这是个好迹象。但是,小范围用户群的需求是好创业点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马克扎克伯格()的产品永远只停留在为哈佛学生服务的层面上,那么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成功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在小范围市场中取得成功后迅速扩张到了更大的市场。当在哈佛这样的学校成功之后,与之类似的大学生市场很快就接纳了它。当所有的大学都加入进来之后,其他用户都蜂拥而至。实际上走着微软当年所走过的路:从仅仅支持的Basic开始,到支持所有电脑的Basic,再到支持Basic之外的语言,再扩张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最后上市。
直觉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扩张到更大的市场?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正是大公司渴求的产品或者只是一个不会受重视的小玩意?大部分时候创业者们自己也很迷惑。创始人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启了多么大的市场。最开始他们只是想针对某些用户做一个好产品。他们为房东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将自己家里面多余空间出租的平台。但是他们并没有预料到这个市场可以扩大,直到事实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不得不跟进更多用户的需求。他们最开始只知道需要做好这个产品。这也许正是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最开始所想的。或许有些点子在设想之初就想好了扩张的过程。或者有一些投资专家能在一家创业公司最初的产品上规划这个产品的未来。但是无论创业者多么有经验,这些规划所能预测的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创业者们来说,首先需要铭记于心的一点是:扩张的过程是难以预见的。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创业者们不确定自己的哪个点子能做大,如何在这些点子中做出抉择?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听起来令人沮丧,但是却引人思考:如果你是那样的人,就会有正确的直觉。如果你处在快速变化的行业最前沿,当你有直觉认为值得去做的点子时,往往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摩托车维修的禅与艺术)一书中,罗伯特?波西格()写道:“你想去完成一幅完美的画作?很简单。保持自己最好状态按你自己想的去画就行。”同样的道理,最好的创业点子来自于那些需要这些产品的人。所谓处在行业最前沿并不意味着要是那些推动行业前进的人。你也可以是使用这种行业产品的用户。正如扎克伯格能想到这个好点子并不一定因为他是程序员,而是因为他也是一个电脑用户。如果在 2004 年问一群 40 岁的人他们想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公布在网络上,他们肯定以为问的人是疯子。但是扎克伯格却会觉得这个点子很自然,因为他已经长期使用网络。 保罗?布赫海特(Paul t,YC合伙人,Gmai l 之父)认为,那些处在高速变化的行业最前沿的人“实际上生活在未来”。结合波西格的名言可以总结为: 活在未来,打造这个世界上缺少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始的。苹果、雅虎、谷歌和 最开始并不是一个公司。他们的创始人们灵机一动的好产品缔造了这些伟大的公司。 回头看一下这些创始人的成功历程,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是一个机遇契合了他们有准备的头脑。
当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Paul Al l en)听说了 Al tai r 电脑的问世,第一个点子就是“我们可以为它写一个 Basi c 解释器”。德鲁?休斯敦(Drew )发现他忘了带 U盘时就想到“如果可以把文件放在网络里面并随时可以访问就好了。”听说过 Al tai r 电脑的人很多,忘带 U盘的人更多。但是只有这些有着充分准备的人注意到了其中的问题并把握了机遇。 对于渴求创业点子的创业者来说,“发现”比“想”更重要。YC将这种从创业者自身经历中诞生的创业点子称为“有机创业点子”。最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 这可能不是创业者们喜欢听的话。他们想要的是找到好创业点子的窍门,而不是要他们去做好准备。但是这确实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其实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窍门,只是这个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对于并不处在技术发展前沿的人,想创业就得去主动去接触这些知识。事实上,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在一年内学会最新的编程技术。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将至少要发展 3- 5年,相比之下,一年的准备时间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尤其是如果你想寻找创业合伙人。 要处于快速变化的行业前沿,并非必须学习编程。
掌握编程技术是并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正如马克?安德森(Marc )所说,软件正在入侵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个过程还将持续几十年。 熟练的掌握技术意味着当创业者有好的点子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实现这个点子。虽然这不是必须的(比如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就不懂编程),但是这可以成为创业者的一个优势。同样是想出 这个点子的人,不懂技术的人只能说:“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懂技术的人就会说:“这点子不错,我可以试试今天晚上把它搞出来。”更好的是自己是开发人员兼用户,这样测试也可以自己解决了。 留意 如果你生活在未来,获得创业点子的方式是寻找那些缺少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处于快速变化的领域最前沿,就会发现一些明显缺少的东西。不明显的是它们正是创业点子。因此,如果你想要发现创业点子,不要仅仅开启“缺少什么”这个筛选条件,同时还要关闭其他所有筛选条件,特别是“我们能成长为一家大公司吗?”。如果最开始就考虑这些事,你不仅会错过很多好的创业点子,还会让自己专注于错误的点子。 大多数缺少的东西都需要人们花时间来发现,你必须留意身边的点子。
当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回想起来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非常明显。你需要关闭通常妨碍你发现它们的筛选条件。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为当前的状态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中思想最开明的人都经常这么做。如果停下来质疑所有事情,你就无法前进一步。 但是,寻找创业点子时,你可以牺牲一些认为现状是理所当然的效率,并且开始质疑某些事情。为什么你的收件箱总是满的?因为你收到了许多邮件,或者你没有从收件箱删除任何邮件。为什么你收到了这么多邮件?人们给你发邮件,希望你帮忙他们解决什么?这些问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为什么很难从收件箱删除邮件?为什么在阅读邮件后不删除它们?你的收件箱是处理这些事情的最佳工具吗? 要特别注意那些让你感到头痛的事情。认为当前所处的状态是理所当然的不仅能够使生活更高效,也使得人更有忍耐力。如果你知道在未来 50 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将会发现现在生活的拘束性,就如同科幻小说里利用时光机把人们送回 50 年前所感觉到的那样。某些事情会让你感到苦恼是因为你生活在未来。 当你发现了正确的问题时,应当至少对你自己将它描述得很明显。当我们开发 Vi aweb时,所有在线商店都是网页设计师用单个 HTML页面组建的。
我们作为程序员,便会明显觉得这些网站可以用软件生成。 这意味着,想出创业点子是关于发现明显的事情。你必须重新审视那些看起来很明显以及那些你还没有发现的事情。你需要放松你的大脑,尝试着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找缺少的东西,努力解决难题,同时关注空白地带和异常的事情。 给自己一些时间,你知道自己何时会准备妥当,但你不知道点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强迫自己在 Al tai r 电脑出现前一个月内想出创业点子,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创造出微软这么伟大的公司了。 让自己发现点子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做那些事便会自然而然的发现缺失的东西,创建已经存在的东西就没那么有趣。 就如同在思考创业点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坏主意一样,做那些看起来像“玩具”的东西也会让你发现好的点子。当某个东西看起来像“玩具”时,这也意味着它具有点子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除重要性意外)。它很酷,用户喜欢,只是重要性不够。但如果你生活在未来并打造某个用户喜欢而且很酷的东西时,它的重要性可能超过外行的看法。当苹果和微软刚开始开发微型计算机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玩具。(谷歌搜索引擎最初的名字)曾经看起来像微不足道的科学项目。
最初只是本科生相互悄悄跟踪的方式。 YC孵化的很多企业都在做那些被外界认为像“玩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这就证明了这些企业拥有非常好的点子。 如果你拥有长远的眼光,你就能够把“生活在未来并打造缺少的东西”这件事做得更好。 生活在未来并做有趣的事情。 学校 我建议大学生试着去做事情,而不是学习“企业家精神”。只有亲身去“创业”,你才能更好的了解它,那些成功创业者的例子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大学你应当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是做这件事情的最好场所。不要耗费时间来学习创业最容易的部分,你应当试着成为具有创业潜质的人。 领域之间的碰撞是创意的源泉。如果你懂编程,并且开始学习其它领域,你将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能够用软件解决。实际上,你将会在其它领域发现新的问题。 因此,如果你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并且想要创业。你最好能够先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计算机系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公司进行暑期实习,而不是学习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课程。但如果想要寻找创业点子,你最好能够在一些与计算机不相关的领域进行实习。或者干脆直接开始创业。微软和 都是 1 月份成立的,因为在哈佛大学 1 月份是阅读季,学生们没有任何课程,这为创业提供了条件。
但是不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最终都能实现创业,这还太早。试着与其他同学共事,大学是一个人规划未来的好地方,周围的人们和你做着相同的事情。如果和他们共同做一件事情,你将不仅能收获好的点子,也能收获好的创始团队。 当心研究。如果一名本科生写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他的朋友们已经开始使用的某些东西,那么这很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好的创业点子的出现,博士论文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点子的研究成分越重,它就越不可能用于创业。因为研究的范围往往比较狭窄,因而不太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当你的点子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时,你通常能够摆脱学术研究带来的局限性。 竞争 好的点子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拥有它的时候通常会觉得已经晚了。但不要沮丧,担心自己起步晚了是好点子出现的标志。即使你发现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你也不会太晚。初创企业被竞争对手消灭的事情非常少见,因而你大可不必为此担心,除非竞争对手有办法让用户远离你。 如果你不确定,去问问用户。你是否太晚是由是否有用户需要你所做的东西所决定的。如果你有竞争对手没有而用户又需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领先的机会。 问题是你是否需要去争取领先。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未来许多人都会做,那么不管这件事情多么小,你都应该坚持去做它。
例如,如果你的应用只能在最新款的手机上运行,而竞争对手无法做到这点,这就是一次机会。 当面临竞争者时,错误也会随之出现。缺少经验的创始人通常给予竞争者太多信任。要知道,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你,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在一个好的点子上遇到竞争对手比在坏点子上没有竞争对手要好得多。 不要担心自己将进入一个对手众多的领域,你要坚信自己会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谷歌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一个充斥着竞争对手的领域表示那里存在需求,并且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出现。初创企业不能幻想着自己进入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并且那里没有竞争对手。因此任何成功的初创企业要么进入一个充满竞争对手的市场,但是自身拥有秘密武器,要么进入一个看起来很小但之后会变大的市场(例如微软)。 筛选 当你在寻找创业点子时,记得关闭另外两个筛选条件:不吸引人和费劲。 绝大多数程序员脑海中的创业过程是这样的:写几行牛逼闪闪的代码,放到服务器上,然后就坐等收钱。他们可能不愿意处理枯燥无味的琐事或者牵扯进乱糟糟的现实世界中,理由是这些事情会拖慢进程。但是这样的偏好广泛传播导致一些不错的创业点子的空间被大为压缩。如果你愿意在这些无聊乏味的点子上花些心思琢磨,极有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点子等待实现。
在线支付公司 Stri pe 就是一个关闭费劲筛选条件而受益匪浅的好例子。曾经有无数的程序员有过这个点子,也曾有无数的程序员知道付款的过程是多么痛苦,但是当他们寻找创业灵感时,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在无意识中逃避和支付打交道。对 Stri pe 来说,支付同样是一件进展缓慢的事,但绝不是无法容忍的。事实上他们可能痛苦还少些,因为和支付打交道的恐惧让绝大多数人远离这个领域,同样他们也不用费劲心思让用户知道自己,因为这些绝望的用户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他们的产品。 不吸引人筛选条件和费劲筛选条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是让你远离那些你瞧不上的问题,而后者是你惧怕的问题,通常后者比前者对你的影响更加大,因为费劲筛选条件更像是一种幻觉,即便不是,那也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自我沉溺。进行创业意味着付出相当多的劳动,即使产品可能并不需要很多的努力,不过,你还是有很多琐事要做,比如和投资人打交道,招聘和解雇员工等等。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担心费时费力,那么你要知道,任何一个点子其实都要花费精力。 窍门 当寻找创业点子时,从你擅长的领域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个数据库专家,那么就不要想着为年轻人开发一款聊天应用,就算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你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对那些跟数据库有关系的点子,你可以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你觉得在数据库领域想个好主意有点困难,那是因为你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你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邓宁- 克鲁格效应,即认知偏差现象。 从你需要的地方寻找点子是最有效的。 一般来说,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让自己的需要和别人不同,与众不同是非常好的。 如果你改变了点子,想想是否发现了任何需求,一些大的创业公司就是这样起步的, l 就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在日常工作中记下了一些关于之前创业公司的点子而开始的。 保持年轻是不同寻常的特别方法,最有价值的新点子往往来自人的青年时代。只有年轻人才知道自己同辈人最需要什么,如果没在大学校园中呆过,很难想象会有创建 的点子。所以如果你是年轻创业者,那么想想有没有你和你的朋友想做但是目前技术并没有提供帮助的东西。 一种确保你解决好别人难题的方法就是把这些问题当做自己的,当 Raj at Suri 决定做一款餐厅软件的时候,他找了个招待的工作去了解餐厅是如何运作的。这看起来有点极端,不过创业就意味着极致。 事实上,发现好的点子不只是关掉这些筛选条件,而是寻找那些不吸引人和让人感到困难的点子,一个好的方法是,问问自己希望别人做些什么你可以使用,你愿意付钱。
创业之初,往往选择为那些规模较小但是又很重要的用户服务,如果是那些大公司不屑的领域就更好了,因为这往往会误导他们的判断。举例来说,在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 ak)开发出苹果一代之后,他觉得有义务告诉他当时的雇主惠普公司,不过幸运的是,惠普拒绝了他,理由之一是惠普当时使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器。 寻找创业点子是一门非常微秒的学问,这也是绝大多数尝试的人都失败的原因。单纯地思考创业点子并没有很大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更为间接的:如果你有好的行业背景,好的创业点子可能容易想到,不过这也不是立即就会有的。注意到缺少什么会花费很长时间。 生活在未来,做有趣的事,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良方。 本文出自 赛思德财税,转摘请保留链接 http: / / . ahssd. cn
语言教学创业思路 讲座 | 12月11日张静专家“专创融合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讲座成功举办
12月11日下午3点,在主区中阶梯教室,忻州师范学院招就处邀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国内知名双创专家张静女士为我院100多位专业教师做了题为“专创融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专题讲座。
张静老师从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学问题、改变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创新思维方式、探索创新创业与专业相融合的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讲座开始,张静老师通过一个互动小活动让100多人的讲座现场迅速活跃起来,为大家展示了双创教学法的应用,通过体验、反思、互动感受双创教学的魅力。
接着,张静老师从双创教学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验,讲到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以实例说明“双创教育不是教育创业,双创是所有人的事,应将双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发了全场教师的双创意识。
最后,张静老师从“老三中心”和“新三中心”的角度解读了传统教学与双创教学的区别、传统教师与双创教师角色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学方法的变革,分享了“一致性建构”教学设计模型、布鲁姆分类法的应用,并演示了如何从六个角度做双创教学设计,详细讲解了如何预设学习成果、教学技巧、如何评估,引导每位老师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讲座结束后,我院教师基于自身探索过程、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及时反思、迅速行动。反思的深度决定了认知的高度与行动的速度,主办方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部分教师的讲座反思,助力我院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旅游管理系辅导员、专业教师
宫元慧
简介:
宫元慧,硕士研究生,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辅导员,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曾三次被评为院级优秀辅导员,获得2012年省级优秀辅导员荣誉;主讲《创业基础》、《人文地理学基础》、《普通话语音训练》、《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
感悟:
12月11日下午,有幸在忻州师范学院近距离接触创展英国中国唯一合作伙伴张静老师,聆听她关于专创融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讲座,这场讲座犹如雪中送炭般,为专创融合探索路上的我们指明方向。
讲座中,张静老师从传统课程和双创课程的区别开始,介绍了双创课程的的重要性,并从融入什么和如何融入等方面介绍了双创课程的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其中的一致性构建给了我们进行双创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宏观如何着眼,细节如何入手,都带给我们很多的灵感。
之前在进行《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这门专业课程的专创融合时构思时,能想到的也只是在课程中发展和应用当前《创业基础》课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验环节,自己也感觉专创融合并不深入,但又不得其解。这次讲座之后,更深刻的理解了专创融合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内容,如何连接我们的学生,如何体察社会实际就业情况,如何有针对性地植入创业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何通过预设教学成果、使用教学技巧、合理评估全方位实现专创融合,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教师自身得到了成长,也能让学生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就业、创业。
教育系辅导员、思政部教师
王玮
简介:
王玮,硕士,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获得忻州师范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山西省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银奖;忻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山西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员等荣誉。主讲《创业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主持院级课题1项,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高校辅导员交流、思政课和创业课程(CEE34、CEE40、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TTT)等培训。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感悟:
张老师从国际视野分析了双创教育的时代背景,进而结合教师专业介绍了专创融合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张老师讲座深入浅出,受益匪浅,结合讲座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在在VUCA的时代,教师到底该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思考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知道了多少知识,还需要考虑这些知识背后能够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这些能力是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该更多地进行教学设计,融入多种教学方法,方法的融入需要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评估目标相一致。在教学中,做中学,让学生真正反思到,领悟到,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与能力。
三、教师的思维需要转化,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提升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就是一种创新,要像创业者一样思考与行动,快速的应对这个不确定的、变化的时代,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四、创新创业是一个组织体系,需要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人,必然要先成为新一代教师。未来可期,双创可为,从自己拥有的资源出发,与团队一起努力!
美术系辅导员、思政部专业教师
成俊敏
简介:
成俊敏,女,中共党员, 201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获取哲学硕士学位,现任美术系专职政治辅导员、思政部讲师。主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业基础》等课程。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院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院级课题多项,在《河北工程大学学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吕梁学院学报》等期刊先后发表文章6篇。
感悟: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二者尚未很好地融合起来,甚至还存在着认为二者相互关系不大的认识,当然在不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由辅导员来讲授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渗透其中,但是辅导员的专业不尽相同最终课程的效果也难以完全满意。这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双创的大背景下,每一名教师都有职责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从理论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高校“双创”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创业”上,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那么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时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从目前二者融合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讲座上张静老师讲到的,“要给学生半瓶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我想这句话真的是在警示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创新内容、改革方法。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在未来地工作中仍需要做出更多地思考和改革尝试。
美术系专业教师
李静
简介:
李静,女,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太原师范学院文学学士,山西大学教育硕士。主讲课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创意图案、创业基础等课程。发表论文4篇。主要从事: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创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发展研究。
感悟:
这次是第二次听张静老师的讲座,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激情四射,我们听的也很过瘾。上一次听老师的讲座,最主要对双创的中外背景、发展以及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次,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以及专创融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身处地方高校,大多数教师都是怀着安逸的心态在工作,而老师的讲座让在座的老师们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必要,我们专业教师也可以把岗位创新当做一次自己的创业,努力做出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有价值的课程产品。
讲座中专创融合方面的内容,启发了我对课程设计的思考,老师还提到好多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的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应用!又一次被老师在国际国内双创教育工作的研究所折服,整整三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让人意犹未尽,期待和老师的下次见面!
中文系副教授 专业教师
张瑞杰
简介:
张瑞杰,男,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讲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写作》《中文读写》等课程。发表论文13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级课题2项,学院课题4项。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公文写作,学生科技创新。
感悟:
一直都很期待张老师讲座,这次近距离的交流,非常难得,促使我反思高等教育教学的理念。我认为学习是在参与和对话中产生的,能力是在异质化的交流碰撞中提升的。要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本科教育新理念,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科目设计和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生态工程,之前行业(课程)都是有边界约束的,今天是跨界协同的,因此,所有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来协同设计,着力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公外部专业教师
武妍
简介:
武妍,女,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山西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主讲课程:基础英语、写作、英美文化等课程。发表论文2篇。主要从事:英语基础课程,大学生创业。
感悟:
张静老师近3个小时的讲座,深入浅出,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特别是针对专创融合做了详尽的指导,受益匪浅。作为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自己,这次讲座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融入创业思维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得没劲,老师教的无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特别是英语教育及翻译专业,进行融合,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专业的教学之路。
前期的学习是开始,以后还需要用更大的努力,更持久的完成专创融合。虽然以前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苦于没有理论指导,没有研究范围,只能是小范围的尝试。现在加入了教研室,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感觉有无限的动力和激情。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对于接下来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讲座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期待再次聆听张静老师的讲座,希望可以在工作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通过学习,使得我走专创融合的决心更加坚定,做更好的老师,做更好的自己。
公外部专业教师
周晓琴
简介:
周晓琴 女 忻州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 主讲课程:公共英语。
发表论文2篇。
主要从事:公共英语课,大学生创业课。
感悟:
在国家提倡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创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参加张静老师主讲的创新创业课讲座,我对这个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激发了对这门课的热情。
由于从事的是公共英语教学,这门课多年来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话题。那么,如何改?现如今有许多一线教师,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都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并且科研成果显著。但是,实际问题是这些成果怎么能真正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大学英语课程的魅力,能够应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利用英语能力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个是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在处理教材和进行授课的时候,我特别赞同张静老师提出的对预设学习成果,教学技巧和课后评估反思这一系统性要做到位。因为我们往往在处理课文中的知识点,中心思想这些方面做的足够详细,但也是基于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被动接受的知识真正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吗?学生们百分之几的知识输出,也只是从期末试卷一个评分标准来判断的。
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并且,我们的教学技巧如果单一化,不能引起学生们在英语的听说方面的兴趣,不能提高应用英语能力发展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么,我们的那些纸质成果就是空谈。我们要深刻反思,如何教学,如何创新,每个环节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行动力,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创业者的思维,把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学生中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利用自己的知识、想法,去做有思考力、行动力和就业力的新一代生力军。
化学系副教授、专业教师
张先廷
简介:
张先廷,男,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学士;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无机化学硕士学位。发表论文10篇。主讲课程中学化学实验教法,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创业基础等。
感悟:
12月11日下午,我怀着特别期待的心情,听了张静老师的《专创融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报告,感觉眼界大开,收获满满,同时感受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到了关键时刻,势不可挡,非改不行,增加自己尝试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念、信心和动力。
张静老师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谈了双创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认识到英国这样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教师的职业危机。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教育发展很快,作为高校教师同样充满挑战和危机。如何应对挑战和危机呢?张静老师给予很多的启发,实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即放下部分知识讲授,少了以后的焦虑和纠结,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寿命如此很短,而我们每天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大作用呢?从容不迫地把创新创业的思维贯穿课堂,给学生自己学习、体验、锻炼的机会,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教师给到的是学生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和创业力,给学生一个真正的‘铁饭碗’——让他一辈子到哪都有饭吃。
关于如何实施专创融合是我苦苦追寻了好久的问题,但一直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似懂非懂,时而有思路,时而迷惑。张静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首先认识教育的主体——学生,深刻洞察学生的真正需求,即从未来的毕业生考虑,通过校友的体验、经验以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和期望,来定位把学生培养成什么层次和能力的人,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把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能力融化植入课堂教学目标中,就形成为学生预设的学习效果,紧紧围绕这一预设的学习效果,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应用恰当的教学技巧,配上切合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的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估体系,形成闭环式的教学体系,同时又有‘向前看’的激励机制。其次,我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必强求自己为了给学生一点水,东奔西跑的搞来一桶水。我们只要精炼好充满活力的一点水,引发学生激起无限潜能的涟漪。最后,两个嵌入式教学方法的案例,形象、生动地把我带入到教学设计的遐想中,为今后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增加了动力。
非常感谢张静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招就处的精心组织和领导的鼎力支持。3个小时在生命的长河中很短暂,但激起的涟漪生生不息。
生物系专业教师
杨小峰
简介:
男,汉族,民盟,硕士。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2005年9月就职于忻州师范学院,讲师。
近年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院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主讲课程:《创业基础》、《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实践》、《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班级管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论,人体及动物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发酵及酶工程等。
感悟:
已经是第二次听张静老师的课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课程改革”这个名词我想每位老师并不陌生,我也接触过好多课程改革的模式,如“翻转课堂”“建构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大课堂”等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传统教学优越,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常常用些新的模式进行所谓“课程改革”,也曾为自己的课程改革而乐此不疲。
听了张老师对课程的讲解后,我觉得好的课堂不仅要注重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即“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做到什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我能为学生做什么”,关注点在“我们”,几乎很少考虑“学生”。有些老师也能考虑到学生,也能顾及到学生“学到什么”,但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后学生能够“做”到什么,而非仅仅停留在“学”到什么上。学生更需要“有用”的课堂,“有用”的知识,而非知识本身。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拥有的“知识”很多,却在生活工作中毫无用处。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获得知识,非常简单,并且知识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因此,如何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课程改革,内容和形式是其次,主要要改革教育理念,理念的革新来自于“双创教育”,只有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才是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才能开创课堂新局面。
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专业教师
崔娜
简介:
崔娜,女,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讲师,甘肃农业大学博士。主讲课程: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发表论文 6 篇,合作出版专著一部。
感悟:
作为一名教龄只有一年多的青年教师,如何把课堂变的更有趣一直是让我困惑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群里听了张静老师关于专创融合的分享,感觉一下子有了突破口,但是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专创融合却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案。知道张静老师来忻州师院做专创融合的讲座,我们当即决定要过来蹭讲座。张老师的讲座果真没让我失望,不到三个小时的讲座,张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说让我收获满满。仅仅是双创教育的时代背景已经颠覆了我原有的一些看法,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再那么狭隘,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做专创融合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做,如何去做好的问题。
带着究竟如何实现专创融合的问题,等到了张静老师讲座中最接地气的部分,一致性建构、新教师角色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做好"脚手架",组织"黑客松",只需"六步走"即可实现专创融合,一下子清楚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了。当然,我很明白,所有这些,只是来自实践的理论,而我又如何再将其实践到自己的课堂并非易事,这无异于是一场属于我的创业实践,前路坎坷,我愿尝试,因为这场讲座燃起了内心的热火。
外语系专业教师
杨树为
简介:
杨树为,男,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教学秘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院校)文学&法学双学士,山西师大教育学硕士。主讲课程:听力、高级听力、商务英语等课程。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一部。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生创业、就业演说培训(兼职)。
感悟: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双创教育、专创融合有了相对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落实我院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因此获益匪浅。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创新创业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站在未来看当下
全球化竞争要求各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的原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要培养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先学习、更新陈旧的知识结构、落后的教学方法。
第二,国家双创政策是宏观的,具体落实要接地气
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和教师自身实际情况来具体操作,理性看待张静老师的培训内容,把精髓融入到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基础开始,从微观入手。
第三,双创教育、专创融合要让学生走心,从骨子里认同
好老师不仅是会讲课,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进而讲好课、打造金课。
双创教育必须从国家政策、高校落实、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各个环节入手,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最终实现让双创进高校,以高教促双创。同时也感谢学院、招就处领导和会务组提供这个学习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
地理系辅导员、创业教师
郑茹楠
简介:
郑茹楠,女,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讲师,招就处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硕士。主讲课程:《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发表省级期刊论文1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感悟:
这是我第四次听张静老师的讲座,却仍然感受到更深层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
首先,双创教育不是教育创业,其在大学的落足点不只是孵化企业,更多的是以本为本,回归课堂。12月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指委第一次委员会召开,高教司长吴岩发表了题为《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与原动力》的报告,他指出双创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突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升级。他要求教指委促使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打造德育大平台,开出一堂全国最大的有温度的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打造智育大平台,开出一堂全国最大的有激情的创新创业课。双创教育推进“四个回归”,专创融合打造“金课”课堂,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在这个背景下,张静老师的专创融合方法是本次讲座最精彩的部分,给我们的双创教学提供有力武器。
第二, 双创教育最重要的不只是培育项目,而是在实践中培养人。这里的“人”分两类,一类是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教师队伍,一类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人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是大学的营盘,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双创教育最核心的成果,通过双创教学的潜移默化,双创思维的教师是充满活力、积极乐观、坚守信念、引领理想的人,具有不囿于环境、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创造精神。而教师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他们会因此坚定、进取、拼搏、努力,而不会时长忧虑、迷茫、敷衍成长、放逐青春,所以双创不是功利的教育,项目、企业是学生成长后的自然成果,强求不得,师生的成长才是双创教育最大的收获。
第三, 双创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不畏环境,不挑生源,不求硬件。双创教育即师生在实践中体验、对话、反思、提升,其过程是真正的教学相长,是丰硕的精神收获。只要有具有双创思维的师生,有创新创造的激情,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每个人会因课堂中一次次小小的突破而累积自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反思与接纳自己,重新定义成功,每个人都会因创造的激情而感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生涯问题的根本思维武器。
我是一个辅导员,也是一个创业教师,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有机会思考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找到解决学生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创新创业课和专创融合是高阶的课堂,是一个双创教育生态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最好的践行,双创并不是口号和运动,而是我们面对未来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拓宽我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视野,凝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共识,提升我院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为我院推动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