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每次回老家,最开心的就是又能喝到正儿八经的山泉水。我老家在山区,水资源丰富。山区农家饮用水,皆是山泉水,直接从山上用自来水管接下来,不用储存,常淌常用,都是活水。在城市里喝惯了自来水,再回老家喝山泉水,的确有涤荡人心的感受,喝起来有一股甘甜的味道。
老家是茶乡,用家乡的水泡家乡的茶,味道更是独具一格,别有滋味。我做过实验,用家乡的水和城市里的自来水,同时泡家乡的茶,味道是完全不同的。家乡的水泡出来的茶,回味甘润,有一股甜香。自来水泡的茶,喝起来干涩,有消毒水的味道,很难闻到浓郁茶香。大家平时喝茶时,一般用什么水来泡茶呢?
古人讲,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在没有污染的年代,江水确实是可以用来泡茶的,尤其是上游源头活水。但是到了今天,绝大多数江水都不能用来泡茶了,哪怕是上游。因为污染实在是过于严重,在整个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污染,导致其达不到饮用标准,更没办法泡茶。
以前很多井水也适合泡茶,但现在水资源短缺,井水的水位下降,很多深层井水的含碱量过高,泡出来的茶发苦发涩,也没办法喝。我去过北方农村,喝过北方平原地区的井水,一开始真的难以下咽。待的时间长了,才慢慢适应那种井水。再回到南方,喝着家里的山泉水,感觉就像加了糖一样甘甜。
古人还喜欢用雨水和雪水来泡茶,在很多历史名著中都有过这样的记载,有人甚至将冬天的雪水收集起来,藏到来年夏天泡茶。这在古代是文人雅事,说出去让人羡慕。但放到今天,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雨水和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灰尘,有可能有重金属元素和二氧化硫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别说泡茶,连喝都不能喝。
现在日常饮用水,基本与自来水居多。说实话,很多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并不怎么好。经过多道净化程序,加入了很多消毒漂白剂,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再加上很多小区的水箱清洁不及时,水管中存在水锈,喝起来味道就更差了。用自来水泡茶,茶香都被掩盖了,滋味也不会爽滑甘润,喝起来有苦涩感,完全无法发挥茶叶本身的特点。
所以用自来水泡茶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平时一定要用自来水,最好是用容器,将其静置24小时,等到氯气散失后,再将其烧开泡茶。这样一来味道就会好很多,当然也会比较麻烦。不过,现在有很多型号的净化器,可以快速净化水质,再用来泡茶,就会好很多。
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使用矿泉水或者是桶装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比自来水要好得多。尤其是各种矿泉水,经过了特别处理,是目前环境下泡茶最好用水之一。目前很多茶叶店,泡茶用水,大多选择桶装水。一般的桶装水,价格相对便宜,也没有自来水那种消毒水气味,尽管没有山泉水泡得那么好喝,但能够正确反映茶香和滋味。
对于家庭来说,购买矿泉水或桶装水,也不是什么负担太重的事情,或者直接买一台品质较好的净水器,也能获得不错的水质。俗话说,好茶要好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自来水无法满足泡茶者的追求,无法真正反映茶香滋味。
大家平时泡茶时,一般选择用什么水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阅读 生活方式 全民阅读: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全民阅读魅力无穷
陈鲁民
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成绩斐然。
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们都把读书变成了生活必需,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因而大得裨益,受惠终生。他们来自不同年代,从事不同职业, 也算是全民阅读的一个缩影,
全民阅读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设立读书日的目的就是号召全社会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必需品、读书成为人生一部分。因而,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都会总结经验,探讨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以把全民阅读活动进行得更扎实、更卓有成效。
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他们都是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
全民阅读,领导干部应成为带头读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仍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锻炼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为当今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卓越领路人。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所谓好书,一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三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好书与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 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打造的书香社会更是功德无量。
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读书,也可以在手机微信上阅读;既可以是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马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规,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
全民阅读,让阅读蔚然成风,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读书可以是一种主观爱好,因为有兴趣,读书会感到愉悦,如饮佳酿,如沐春风,同时又能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觉悟,广博见识。读书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胜任工作,跟上形势,从容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种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行为
周大新
只要你阅读,就会有回报。只赚不赔。
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领域,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过阅读而获得成功的。
我觉得,书读多了,人在不知不觉之间,会有四种改变:
其一,能让你变得更聪明,让你应付当下生活的能力更强。书是前人和同代精英人物对社会和自然界认识的结果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结晶,你通过阅读把这种结晶掌握得多了,等于你能站在前人和当代精英人物的肩上看世界,当然就变得更聪明了,你应付当下生活的能力自然就更强了,养家糊口还会有问题?书读多了,当教师,课能教得更好;当公务员,公务能完成得更好;当农民,地能种得更好;当学生,学习成绩会更好;经商,商事能做得更顺利。
其二,能鼓舞你创新的勇气,让你拥有进行创造的能力。你读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越多,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就越多,对真理的认识就越深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就更强,这时就会拥有创新和创造的冲动,就想去做一番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门家。你要搞科研,就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你要办实业,就可能成为一个实业家;你要搞政治,就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
其三,能让你的胸怀变得更广阔,让你活得更有智慧。你读历史,会看到多少功名利禄都归于尘土;你读文学,会看到多少人生都在起起伏伏;你读生物学,会知道人就是自然界里的一个匆匆过客,与许多生物一样生命短促。这样,你就不会再为一些小事计较生气,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不会抑郁自杀,你就会懂得宽容包容退让,活得很有智慧。
其四,能让你的气质变优雅,人变得更可爱。读书多了,最终会影响到人的气质。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欢。
人类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断攀爬向上进步到今天的。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是维系着文明传承的原动力。
阅读是底层社会人员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最好通道。
旧时人们劝人读书时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想用黄金和美女诱引人们去读书。这话当然很俗,不过,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倒是真的。不止一个朝代,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读书和之后的科举考试,慢慢走进了社会的上层,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个人的生活境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我们邓州的李贤。他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勤苦读书,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名,明宣德八年成为了进士,后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成为一代治世良臣。比如在座的很多朋友,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然后参加工作成为了社会精英。
如果你不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沉沦,你就要打起精神,让自己开始阅读。
阅读最省钱最便利的法子是到图书馆里去读。
读书,当然可以自己去买来书在家里读,但一个人要把自己想读的书都买来,并不容易,这需要花相当多的钱,也需要存储的空间。我自己当年就曾经因为没钱,眼看着有好书却读不到,不得不去抄书;后来有了钱买了书,又因无处存放塞到床底,每次去床下找书都搞得满头大汗;多次搬家还造成了图书丢失。所以阅读最好是去就近的图书馆,又省钱又方便。
走进图书馆,是为自己的心灵补充营养。
走进图书馆,是去游览人类的精神花园。
愿意和习惯走进图书馆,其实是人类最高雅的一种出游举动。
现当代的很多人就是学会了利用和使用图书馆,才使自己更快地走向了事业的成功,比如新东方早期的三个合伙人之一王强。
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朋友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凌晨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院里当时灯光明亮,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网上的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仍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大学共有综合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100个。
并不是所有喜欢阅读的人都有好的人生境况。
有的人只读书不思考,只向自己的脑子里输入书上的东西,不对输入的东西进行思索加工,从不想也不会向外输出经过自己脑子里加工的东西,结果,他对外部世界不产生丝毫的影响力,外部世界便也无兴致去影响他的人生境况。
他们喜欢阅读却不会读书。
有的人边读书边思悟,获得了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真知,而且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但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好,惹怒了可以决定其命运的人,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境况变糟了。
碰上这种倒霉的事也真是没有办法。
最典型的是苏轼。苏轼是读书很多的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当过通判、知州和礼部郎中,因与人政见不同,多次被贬,先贬湖北黄州,又贬广东惠州,再贬海南儋州。但正是这仕途坎坷,才使他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词文章,才使我们读到了他伤心到极致的诗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类读书人虽然受尽了人生折磨,但他们会留下美好的作品和英名,会获得后世人的尊敬。
类似苏轼的坎坷人生,不应成为阅读无用和阅读有害的证据!
历史上也有不读书却获得成功的个例,但其成功通常很短暂。
历史上和现实里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读书甚至不读书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有些人从不进图书馆也成为了社会精英。
我承认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有人不喜欢读书照样聚敛起了巨额财富,比如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头目张啸林,靠黄赌毒发了家。有人在中年之后不愿再读书,却掌握一支军队成了有名的将领,比如袁世凯。
世上有些事情仅凭本能也能领悟也能办成,但这些成功者在他的事业之路上想走得更远,没有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补充或没有读书人的协助,怕是不行!
不是有不少原已赚了大钱的人,后来或是破产或是进了监狱或是被砍了头?张啸林不就是这种下场?
不是有不少曾经带兵的将军或是被害或是做了俘虏或当了光杆司令?当过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不就是在国人的反对声中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