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周凯歌
不久前,内地著名饮料企业接班人在致全体员工公开信中提及因部分股东质疑其接班的合理性而提出辞职,虽然最后以其重新履职而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因此所引发的关于家族接班人传承的文化、模式、路径等讨论引人深思。其中,针对该接班人的“海归”背景,从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角度分析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论调居多,论者要么重提全盘引进西方社会所提倡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治理模式,要么建议接班人全面恢复已故创始人的“家文化”管理模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中华文化圈内的中国香港地区家族企业接班人虽然大都有过西方教育背景,却很少出现与上述内地企业类似的案例。可见,留洋学习与生活的经历并不是造成华人家族企业接班不顺的主要成因,对中西方文化特质进行科学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家族企业传承,香港地区家族企业的整体实践就是不错的参考教材。
经过对中国香港地区30多个家族企业数代接班人培养思维、模式、路径和接班效果的追踪研究,我们发现,虽然中西方都有通过家族企业积累财富和追求不朽的动力,但是在对待家族企业接班人的财富观念和追求不朽观念的认知上,双方有着巨大差异。
首先,从财富观念看,古代中国虽然有“士农工商”的分层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辞,有的朝代甚至将商人蔑称为“贱商”,但中国文化从未否定过财富和追求财富,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倡导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就是佐证。古代西方社会,有一段时期将商人视为下等人,将追求财富视为一种罪恶,《圣经·马太福音》就有“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入神的天国更容易”的训言。直到十六世纪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后,追求财富不再被视为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了神的“眷顾”,积累财富的价值理论与操守从此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动力源泉。
其次,西方基督教强调的个人“救赎”是个体与上帝的关系,并非家族与上帝的关系,因此西方文化特别重视教堂,以求个人得到上帝的恩典并在逝世后可以进入天国,从而与神同在,享永生喜乐,获得不朽。中国文化则将不朽分为两个层次,既有“立言立功立德”的不朽,也有“子孙生命里保留了祖先生命之传统”的血脉延续之不朽,因此中国人特别重视祠堂并将其视为不朽的重要基石与延伸,形成了“血脉至上”文化,使得中国家族内部尤其是接班人有一种强大的责任心和向心力,将家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并最大努力地维持家族企业的发展同时有效控制它。
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对正在到来的首次接班传承多少有些准备不足。即使在已经完成接班人传承的内地家族企业中,成功率也远低于30%的全球平均水平,并且部分成功的传承案例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与香港地区近200年的家族企业传承历史相比,内地的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家族接班人培养模式严重落后。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教训、熔融中西方文化,探索华人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的模式创新,对内地家族企业高质量传承有参考价值。
家族企业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悠久、韧性最强大的组织模式,结构简单、上下团结、高度互信、福祸一体都是家族企业在组织和经营上均具有独特优势之故。然而,进入现代社会的二百年来,特别是秉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西方资本主义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兴起之后,中国传统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被解读成落后守旧、富不过三代的主因。在对香港家族企业的跨文化考察中,我们发现全盘引入西方管制虽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但却容易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体会到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之后,从香港地区家族企业传承人培养模式上,可以寻找破解以上难题的方法。
其一,香港地区的家族企业认为需要传承的不只是经济资本,还有道德资本、网络资本、人力资本等。以上资本相互交织,如果传承得当,可以帮助家族接班人接得住、坐得稳、走得远。而内地不少家族企业以单一的经济资本传承为主,导致对接班人的培养方案以追求读名校(包括西方贵族学校)、交圈子、西方化为主要目标,虽有部分企业家注重对接班人的传帮带,但是彼时创业的成功经验、模式很难应付当前企业的发展要求,更遑论应对未来的企业发展挑战,何况新旧思维的碰撞还带来了跨代之间的文化与认知冲突。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香港地区的家族企业从接班人出生起,就非常注重从多维度资本传承上加强对接班人的培养,例如在道德资本的传承上,各家族企业除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外,还为接班人打造了与不同时期公众对富豪的期许相匹配的人设。上世纪90年代,香港社会对赚钱极为重视,并将李嘉诚先生视为时代标志性人物,他的两位接班人“精明干练”型人设符合当时的社会期许。进入2020年之后,香港社会将回馈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富豪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吴光正家族接班人勇救落海老太太的“阳光运动型”形象,尤其被公众嘉许。
其二,香港地区的家族企业为不同特质的接班人匹配精准的培养模式。在少子化的今天,家族接班人的选择不再是家族企业的最大困惑,如何培养好家族接班人成为首要问题。网红语戏称“不怕富二代纸醉金迷,就怕富二代证明自己”,现实中的确存在毕业于名校的接班人通过“努力工作”把家族企业做小、做亏甚至做倒闭的案例,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接班人特质与所在行业、所处商业背景、所拥有企业发展水平的错配。从香港家族企业的传承效果看,可以将接班人特质分为起家、兴家、败家、散家和绝家等五大类型。李嘉诚先生将家族企业传给了具有“兴家特质”的长子、扶持具有“起家特质”的次子创业的培养战略,已成为香江美谈和家族接班人培养的经典案例。香港特区政府允许个人购置出租车运营的新政推出后,普林斯顿土木工程系毕业的胡应湘先生敏锐地判断出它将对传统的出租车公司产生强力冲击,立即劝说有着“香港出租车大王”美誉的父亲放弃出租车行业,进入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从而抓住了香港房地产产业爆发的机遇,让胡氏家族企业成为香港乃至亚洲的基础设施领军企业,实现二次腾飞。
其三,香港地区的家族企业为接班人制定全方位培养体系。开埠近200年来,香港地区家族企业在熟谙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了西方的制度化管理精髓,并将其融入到家族接班人培养体系中。无论是创业老臣,还是得力助手,职业经理人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公司制度,严格执行接班人保驾护航与陪伴成长的各项任务。香港巨商利希慎遇刺身亡后,子女尚幼,其夫人在职业经理人的协助下,将利希慎在世时的扩张战略改为守成为主的收缩战略,为接班人争取了成长的黄金时间。
总而言之,香港地区的家族企业在接班人特质匹配、培养模式、培养机理、培养路径与家族企业的转型创新、瓶颈突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教训。对于同属于中华文化圈的内地家族企业而言,这些经验与教训有参考价值。善于学习是内地家族企业的优点,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内地的家族企业也会妥善培养好接班人,将企业健康地传承下去。
清华毕业创业故事 俞敏洪:谈《中国合伙人》创业故事
《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发表观后感,大部分人觉得这是一部春春励志的好片子。这几天我的手机也收到不少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朋友发来的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电影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的,但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电影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约我见面聊天,见面后很兴奋地告诉我韩三平希望把新东方的故事拍成电影。实际上是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到北大文化部担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思想新颖、思路敏捷,对于音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强烈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学生艺术团,我的同班同学王强是艺术团团长,他们俩人一起把艺术团折腾得热火朝天,演出地点远达青海。当时的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能力,是一个被男同学和女同学都不待见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说法,我就是台下的一个普通观众。
小平和我讲完之后,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电影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我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电影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讲完这些理由后,小平当时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会和韩三平传递我的观点。
过了几个月后,小平告诉我电影剧本已经转到了陈可辛手里,并且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决定开机拍摄。我问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电影,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小平说新的电影剧本除了留下他当初起的角色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之外,故事情节已经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东方没有关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时候,小平打来,说陈可辛已经拍完了电影,初剪片已经出来了,他看过之后还是挺受感动的,尽管不能说完全是新东方和我们的故事,但是电影确实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样,从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来评价一下电影本身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答应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强一起吃了晚饭,我还叫上了另外两个朋友——赛富基金的阎焱和易车网的李斌,都是我们北大的师兄师弟。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电影是在一家咖啡厅用投影仪放的,屏幕小、声音差、光线暗,没有真正看电影的感觉。电影刚开始十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会不自觉地把电影的情节和现实中的新东方进行对照,把电影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实中的三个人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甚至都没法判断电影中展示的人物个性是否有吸引力。电影中成东青的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但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电影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好坏。看完之后我对小平说,我对电影不发表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一定不会客观。审美需要距离,我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几天后小平告诉我,陈可辛、希望和我见面聊一聊,我说就不聊了,因为我确实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们的判断。其实,我当时的判断是认为这部电影不会有吸引力,没有料到现在这么多人去看,并且说好,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这个时候,因为剧组已经启动了对于《中国合伙人》的宣传,预告片也放上了各视频网站,社会上已经有人在议论新东方和这部电影的关系,包括新东方有没有投资等等。为了澄清这层关系,我发表了一条:“近不少朋友问我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不是以新东方为原型拍摄?新东方有没有参与投资?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陈可辛在媒体上也做出了回应,也不希望大家把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扯得太近,把成东青看成俞敏洪。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和现实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关系,也不一定没有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想,这样双方一表态,至少新东方和电影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当然,现在看来要想真正保持距离还是挺难的,因为太多的人现在自然认为那就是新东方和我们这帮哥们儿的故事。
电影定在5月18日正式上映。5月8日,小平给我写信,让我去参加5月13日在会堂举行的电影映礼。两天后,陈可辛亲自给我发来短信,邀请我参加映礼。我想不管怎样,这是因为新东方而触发的一部电影,客观地说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人的梦想、奋斗、心酸和成功,所以就答应陈可辛去参加映礼。5月13日晚上到了清华会堂,第一次见到了陈可辛导演。陈导比我想象的要矮一点儿,但朴实谦和,有谦谦君子风度,一起聊天也比较畅快。后来又见到了、邓超和佟大为,并和一起合了影。电影开演之前大家一起要走红地毯,我最后还是没走,因为本质上我还是不希望这部电影和我联系得太密切,陈导最后也表示理解。我坐到剧场里等待电影开始,发现冯仑和牛文文就坐在我边上。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依然没有摆脱主观对照立场。电影的场景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相比,做了一些调整,音乐配上后感觉好了很多。电影结束后,全场站起来鼓掌,也许这反映了观众的心声,觉得电影不错吧。主持人把演员叫上台后,又把我、徐小平和王强叫了上去,让我们谈谈看电影的体会。我就说,这是一部电影,人物大家好不要对号入座;其次,尽管电影的情节很精彩,但现实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的纷争更加残酷,但友情也更加浓厚。后来我通过媒体才知道,那天晚上有很多明星名媛都参加了映礼,可惜我基本都不认识。
5月17日晚上,也就是电影公演前的晚上,我邀请小平、王强到家里吃饭。吃饭和电影没有关系,这是我们的常规活动。我们这几个人,要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就会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和电影中的故事一样,我们几个人把新东方带上了纽交所上市公司的道路,友情和财富都有了完美的结局。上市后一切都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矩运作,我们这帮闲云野鹤般的人物,都不是太习惯公司正规化运作带来的束缚。小平和王强逐步退出了新东方管理层,作为股东身份,他们到今天一直保持着。我作为新东方的主要代表,没有办法和他们一样功成身退,只能被锁在新东方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和我的个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经向媒体真情表达过,把新东方带上市一直让我很后悔。当然,我知道实际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新东方当时也只有上市才能解脱面临的诸多困境。尽管上市后又有了不同的困境和麻烦,但新东方毕竟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了。
很多人都在猜,我们三人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呵呵,我们依然是合伙人关系。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为归国留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我们都是基金的持有者。新东方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一句口号:“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前半句话是新东方的现实,后半句话我们正在通过基金努力实现。我们也还是新东方的合伙人,因为我们都是新东方的股东,继续在为新东方的发展做出各自的努力。同时,我们更是友情的合伙人,从进北大互相认识三十多年,从同学到同事到合伙创业,我们此生注定了会在一起创造很多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必将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续到未来。
香港亚洲商学院EMBA/MBA(分远程及面授班(深圳,东莞,佛山,中山都有开课),修学分制12-18个月毕业,双证书);
学费标准
EMBA面授班:38000元(RMB)远程班:17600元(RMB)
MBA面授班: 18800元(RMB)远程班:13600元(RMB)
含学费、教材、移动视频课程、证书等费用,不含考察、研讨、旅游、交通食宿等费用。
报名流程:报名材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名片2张、背书姓名的2寸彩照4张、公司文字简介、证明、职位证明或企业信、报名费2000元(包括在学费中),学校对报名申请表进行审核,通过后向学员发录取通知书;学员收到通知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将学费交至分教中心财务处。
亚商MBA/EMBA面授课程的上课地址(学员可以就近选择上课地址)
东莞班:东莞松山湖创意生活城亚商同学会活动基地
深圳班:深圳市大学城图书馆(南山区西丽镇)
佛山班:佛山市禅城区银濠日酒店(四星)
中山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京班:南京大学
另:网络教育(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国防信息学院(军自考),承认学历:高升专,专升科,可上学信网查询,学期1.5-2.5年。民办专本科:北京经济技术研修学院,郑州理工专修学院,苏州职工科技大学,一个月内拿文凭(找工作用学历选民办文凭)